爸爸老家在台中縣外埔鄉 媽媽是后里鄉
外公做油車 祖父是木工
兩個人因生意往來 而成了朋友
爸媽也就這樣認識了!
爸爸家有8個兄弟姊妹 媽媽家有12個 都是大家族
祖父母在石城結婚 搬到外埔 這裡就是爸爸成長的地方
祖母一生務農 還兼到外地批貨賣雜物 補貼家用
祖父從事木工 蓋木造大房子 做大衣櫥 桌椅 大木桶.....
培養八個子女受高等教育 其中的辛酸與堅持
常從爸爸口中傳頌
媽媽小學時 幾乎都在躲空襲中度過
外公十指浩繁 無法讓子女受太多教育
舅舅們也務農 所以我們也算是農家子弟
媽媽18歲時 因大雅鄉姨婆喪子 心情抑鬱
於是 去到那個顯赫富裕的大家庭 與她作伴
度過人生中 最難忘與多采多姿的青春歲月
曾選為清朝秀才的姨丈公 耐心教導媽媽認識漢字
閱讀紅樓夢 三國演義等文學名著 開啟她文學的視野
住大雅 姨婆給她的好衣服 都會帶回去給姊妹穿
爸媽初識時 爸爸除了寫情書 還常去大雅看媽媽
婚後 就住在苑裡 媽媽也常帶我們回外埔 幫祖母農事
爸爸是台中高工土木科畢業 最早在苑裡鄉公所
負責蓋房建屋 市區規劃 築路造橋的工程
後來又考上台電 前往谷關
在深山隧道中 建造低於水床三十公尺深的地下發電廠
52年 調到景美萬隆 負責到全省 為台電公司蓋廠房
一直堅守崗位 直到退休
媽媽生養我們五個子女 身體不好 卻很勤奮刻苦
因為一份薪水不夠 媽媽還要去接手工 貼補家用
她天生很有耐性 又巧手 幾乎沒有什麼事 難得倒她
爸爸很愛家人、重感情 也很重視子女教育
父母親 都是我們一生最大的倚靠
家人的感情 也因此醞釀得更加香醇濃郁
40 11 16 爸媽結婚 爸爸23歳,媽媽21歲 是這個家建立的開始
外埔祖父家 是他親手建造的房子 土地還是別人的
外埔家門口 祖父和祖母 刻苦勤儉 建立了一個大家庭
我的外婆 生了12個子女 活了94歲高壽
年輕時候的爸爸
意氣風發 非常帥氣
48 4-52 4 爸爸建造谷關發電廠時留影
爸爸的同學會照片
媽媽18歲時 細眉鳳眼 容貌與後來 有很大差異
住大雅時 姨婆給她的好衣服 都會帶回去給姊妹穿
結婚後的媽媽 清秀端莊
民國50年 小舅舅結婚 土角厝前面的眾親友
前旁最左 是住外埔的祖母 特地來參加婚禮
小舅結婚那天 媽媽的七姊妹合影
前排左起:媽媽 二阿姨 三阿姨 五阿姨
後排左起:小阿姨 六阿姨 四阿姨
55年左右 一張在外埔客廳的珍貴老照片 裡面有我熟悉的家人
不知道是什麼場合?我家只有爸爸參加
其中 祖父 大姑丈 二姑丈 伯父 三姑姑 小叔叔 已經永遠的離開
57年 爸爸 媽媽 阿達 和小阿姨 表哥們合照
媽媽和阿姨們合影
83年 全家在松園合影
相偕旅遊花蓮太魯閣
烏來雲仙瀑布
相伴超過60年的感情 濃得化不開!
在嘉義仁義潭 媽媽的燦爛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