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W

民國46年夏天 和二姑姑家的表兄姊們

在台中公園合影

 

46.7    W

那時我未滿三歲  三妹還在媽媽肚子裡 左二是大姊

 

IMG_9689 (已編輯)

左邊這個小女孩 就是上圖的二姑姑 有點像外國人 氣質典雅

最右邊那位是大姑婆 祖父的妹妹

 

 49.3.1 外埔國小

 49.3.1. 在外埔國小門口 我們三姊妹  右邊是堂哥和堂妹

我在後排最左 怎麼覺得很像可憐的難民

  

50.2.15 新年外埔大門外-格放

 50.2.15. 農曆年 在外埔老家 我是右邊第二個

後排左 是爸爸四兄弟和小姑姑 中間那位海軍 是小叔叔

媽媽抱著小妹  站最右邊

 

51.1 外埔大門外-2

過年時 伯父總會請攝影師來拍全家福

留下珍貴的照片

 

52.12.27 外埔家門外

那時還沒鋪柏油路 可見地面還是石子泥土路

 

IMG_9735

祖父帶小妹(左二)及堂弟(左三)

去豐原探望大姑姑和姑丈及孩子們

中間的老人 是姑丈的爸爸  大表哥正在當兵

 

IMG_9691 (已編輯)爸爸左三

 爸爸念外埔小學二年級 第三排左邊第三位 

坐在草席上拍照 日據時代在打仗 物資非常缺乏 制服只有一套 沒得替換

 

IMG_9698 (已編輯)爸爸小學時合照

 三年級時全班合影   

因為日本老師 要回去日本 全班大合照

爸爸在第三排右數第四位

 

IMG_9701 (已編輯)爸爸站第二排 最右邊

爸爸 是右邊站者第一位   那時的學生都要理光頭

只有前面那位同學有鞋子可穿 其餘都打赤腳

 

IMG_9715 (已編輯)實習工廠合照

爸爸念台中高工 在實習工廠

右邊第一位帥哥 就是爸爸

 

大姊和伯父家人  

大姊去大肚 和伯父(右一)及堂弟妹合影

  

IMG_9686 (已編輯)(1)

  伯父小學時的班上合影 伯父是第四排左二

  

IMG_9687 (已編輯)

 伯父很帥 一副任重道遠的模樣  從一年級到六年級都當班長

因為都是第一名  所以一直當班長 還是短跑健將 飛毛腿呢!

 

IMG_9678  伯父

 伯父17歲時 眉清目秀 一臉聰明像

二次大戰 從大肚紙廠的工作地 被警備召集 去當兵

  

 IMG_0732

 照片後面 右邊字體是伯父遺墨

左邊日期 是爸爸所寫

 

 

上一集 介紹了外埔老家的老房子

現在要開始來回憶~民國4050年之間

農業社會 一般民眾的生活狀況

經過了半個世紀 現在回想起來 還真有點像天方夜譚

亞洲四小龍的經濟發展奇蹟 曾是我們最大的驕傲啊!

 

第一個要說的 是那年代 幾乎沒有任何家電用品

唯一想得起來的 就是電燈吧?

這不得不感謝愛迪生的偉大發明

讓我們免於拿火把或點油燈

但也不是每個空間都有電燈

爸爸把客廳和廚房 中間牆壁貫穿一個洞

放了一盞20瓦 約莫60公分長的日光燈管

據說是外埔第一個有日光燈的家庭

其他幾個房間 也有貢丸大的電火球

反正  六七點吃晚餐     八九點鄉下人早早就寢

也沒用到什麼電

 

每天清早天剛亮 媽媽就起床

準備好一桌的早餐 然後走一段很遠的路

到農會過去的一條大圳溝

在佈滿大小石頭的小河邊 洗全家人的衣物

河邊整排婦女 先挑選一顆圓石頭

邊洗衣服 邊聊家務事 很是熱鬧

有時 還聽得到糖廠五分車 遠遠傳來的氣笛聲

黑黑的一塊苦茶油肥皂 加上一根木棍 不斷搥打

很多婦女 背上還有襁褓中的幼兒

洗衣任務 就這樣搞定

冬天河水冰冷 衣物又厚重 夏天烈陽在頭頂燒

可以想見有多辛苦

然後 帶著一木桶洗好的衣服 回家晾在後院豬舍旁

記得家裡第一台洗衣機

大約是民國60幾年 我念大學的時候吧!

 

那時 當然家家戶戶都沒有冰箱

每天傍晚 祖母的田間工作結束

會帶些自己種的各種蔬菜回家

途中經過市場 也會去買些魚肉

那個市場 在農會對面 戲院旁邊

一群婆婆媽媽最愛殺價

祖母跟鄉人都很熱絡 能多要到一塊薑 就很開心

我常常跟去田裡 摘金針花 回家給媽媽煮湯 或炒肉絲

也常常和姊姊 去田裡摸蛤仔或田螺 炒九層塔最下飯

 

祖母偶爾也會抓些田鼠 回家燉湯 打打牙祭

肥美滋味 讓我們碗底朝天 欲罷不能

菜桌上 最常見的就是祖母醃的蘿蔔乾 和各式菜乾

後院養的雞鴨鵝 都會生蛋 煎菜脯蛋 就很豐盛了

鵝蛋超大顆 我最喜歡吃

要吃大魚大肉 就只有等年節 才會殺豬宰鵝

每天下午 媽媽要走好幾趟 到很遠的山邊

用兩個木桶 挑山泉水回來 把廚房的大木桶裝滿

拿剖半的「大瓠瓜摽」來舀水 是很有趣的!

 

花生採收後 我和大姊每天都奉祖母之命

到水田裡去撿拾遺落的花生莢

回家後   祖母用很多鹽巴炒花生米來配飯

可以吃好久好久

其實我們比較喜歡水煮花生

祖母為了安撫我們 會先答應

結果回來 還是用炒的 她說當零食太浪費

沒零食吃 嘴很饞的時候 我們常偷吃鹽炒花生

然後配好多好多開水 因為實在太鹹了!

瓶底厚厚 快一半都是粗鹽

當祖母發現花生 整大瓶剩不到一半

也會滴咕我們幾句

 

夏天很熱 沒電風扇 更別談冷氣

就是人手一支蒲扇 睡覺時 搖到手痠 自然就睡著

晚飯後 沒電視看 連收音機都沒有

家家戶戶 都拿長板凳坐在門口 乘涼 聊天 聊農事

小孩子睡在長板凳上 搖扇子 聽故事 數星星

有時睡著 還會從凳子上摔落地面

然後被大人抱回房裡睡覺

 

農忙閒暇 媽媽每天去田裡

拖一大堆如山的乾樹枝和稻草

在家門口    徒手把樹枝

捆成一紮紮的乾柴 堆在豬舍旁

每天升灶起火 煮三餐 都會用到

看到那一大堆樹枝 變成一捆捆柴火

她有好像一雙鐵手 不必戴棉手套

就覺得媽媽實在很厲害

她每天 從清晨五點忙到深夜

中午 也沒得午睡 總有做不完的活

祖母當然也一樣 全年無休

只有過農曆年那幾天 不到田裡去

但是要做很多粿 準備過年

 

大門口 除了平時曬很多菜乾 還有一個超大木桶

醃製蘿蔔乾時 小孩子都要被抓公差

先把腳洗乾淨了 被大人抱到木桶裡

用力踩著鋪滿鹽巴的切塊蘿蔔 約有30公分高吧!

踩著踩著 小孩子幼嫩的雙腳 被鹽巴醃得好痛好痛!

不理會我們的哀嚎 祖母說:再忍耐一下 快好了!

那是童年時的嚴厲酷刑 比石子路更可怕 至今難忘!

變成餐桌上的佳餚時 還會心有餘悸呢!

 

祖母終年獨自在田裡忙著 種水稻 青菜

還要幫日本政府種製糖用的綠色甘蔗

但是 自家不得食用

農忙時 媽媽會帶著我們姊妹 從台北回到外埔幫忙

祖母常在傍晚要回家時

偷偷帶我們溜進蔗園 最中央深處

砍下兩根甘蔗 俐落的截成小段 叫我們快點吃

沒有削皮的甘蔗 要用牙齒啃 是非常費力的

吃剩的 藏在菜籃裡

上面用布蓋著 偷偷帶回家給家人享用

 

回家路上 除了去市場買菜 祖母也會花個兩角錢

帶我們進戲院 看歌仔戲戲尾

她一進去 就會詢問旁邊的村人 剛剛演的劇情

接著把今天的看完 明天還有續集 再進去看尾巴

這是當年唯一的娛樂 我從小愛看歌仔戲 也是有淵源的

有時 我會跑去戲臺後面 看演員化妝

戲院裡 排滿長板凳  有些人看到入迷

尿急就直接蹲在地上解決

所以戲院裡 煙味 檳榔味 尿臊味......五味雜陳

大家仍是興致不減 看得津津有味

 

我們每天要兩次到田裡巡田水

看看有沒有被別人家把水道劫走

如果有 就要下去河裡 用泥土再把水引到我們田裡

夏天很熱 路上都是尖銳的小石子

祖母很節儉 白天不准我們穿拖鞋

赤腳走在滾燙的小石子路 是件苦差事

總是邊走邊跳  有點像過火儀式

 

外埔鄉大同村 第一次馬路鋪柏油 那可是全鄉的大事

馬路兩旁 站滿打赤腳的小孩 都來看熱鬧 人聲鼎沸

鋪路工人 把柏油噴在馬路上 再用大圓桶車子壓平

嶄新的一條馬路 混雜著難聞的臭味

在大家的歡呼聲中 終於完成

人潮散去 每個孩子腳上 都被噴到一點點黑色的瀝青

洗都洗不掉 三叔號召大家過去

一個個用去漬油再噴一次 到後院洗一洗 就大功告成

 

從此 外埔也有平整的柏油路了!

小六暑假回外埔 三叔在路邊教我騎鐵馬

只要看見對面馬路

從大甲開上來的客運 突然出現眼前

膽小的我 就嚇得摔下車 一遍又一遍落馬

所以一直學不會騎卡打車

直到過了40歲 去德國時 

在歐登寶大學校園裡 弟弟才教會我騎鐵馬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蔚藍的天空符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