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駐村藝術家-蔡英傑老師的蚵貝壁畫創作

 

八月11 我們搭船 從南竿前往東莒

一個全然陌生的地方

 

這是一個比南竿 小很多的島嶼

除了石頭老屋、木造空房子

就是藍天 白雲 大海 岩石 綠樹 草坪……

難得看到一位居民 偶見 一兩 隻懶貓

 

一個個 身背相機、重器材的外來客

在這島嶼駐足取景

簡直 就是「如入無人之地」啊!

來自繁華台北市 每天看慣了高樓大廈

數不盡的汽車、人潮

這裡 真是樸實得 讓人感覺走在蠻荒之地

 

我們首先來到一處「大埔聚落」

這裡 原先是一個熱鬧繁華的漁港

看那老建築物 真像一個個印章

蓋在綠地、荒漠、斜坡上

即使只剩斷壁殘垣 也看得出當日風華

 

馬祖的廟宇 都蓋得很鮮紅、豪氣 生怕人家沒看到

白牆、紅瓦 牛角形狀 不想看到也難!

有一戶人家 養了很多雞 是唯一看得到的居民

 

雖然是老聚落 可居民也是很注重文化的

門前懸掛的一串裝飾物 在光影中搖晃

似在訴說歲月的無情

即使小狗尾草 在逆光下 也能吸引人的目光

 

走在小坡道上 拍攝這些無人土牆

遠方涼亭上 有人叫喚:「不要動!」

原來 我穿著紅衣 成了影中點景

轉過身來 我也朝他們按下快門

成了「你拍我 我拍你!」

 

這是一處 叫做「一線天」的岩石

海浪一波波 撞擊在岸邊岩石上 激起浪花

遠看 倒像一隻水牛 匍匐在海岸邊

成排的人 站在小徑觀景台

拍下這兩個「一線天」的美景

 

接著 要去看那個好高、好白

像煙囪 伸向藍天的「東犬燈塔」

關於大埔聚落:

到東莒絕不能錯過大埔聚落,外形方正的民居像一顆顆印章蓋在斜坡上。同樣是閩東聚落,相較於北竿芹璧的過度開發,東莒的大浦聚落就像是塊璞玉般默默敘述著當地的自然與人文…

位於島境之南的大埔聚落原名「大浦」,在福州話是小港灣的意思。大埔澳口開口在南,是一天然漁港,早年東莒附近海域盛產黃魚、鯧魚與帶魚,大埔是島上僅次於福正的第二大漁村。

聚落南端有個峽灣岬角,聚落裡數十戶方正的閩東建築,成梯形矗立在崖邊,聚落下方的大埔港開口向南,聚落區朝向的「對面山」(又稱「樓仔頂」)正好可阻擋冬季北風的入侵,故島上居民依季風變化採取合宜的漁作澳口,因此有「夏福正,冬大埔」的居住慣例與習性

昔日的大埔是座人丁興旺的大漁村,早年有鴉片館、娼妓館、賭館遍佈在聚落裡。民國四十年代,隨著政商移至東莒熾坪後,大埔開始逐漸沒落。

民國38年之前大埔還住著50多戶人家,居民200餘人,港外常停泊近百艘漁船,村內蓋有一座白馬尊王廟。

後來由於漁業蕭條,加上1960年以後,政商移至「熾坪」,此地逐漸沒落,如今只有 一兩 戶人家偶而前來居住,昔日的漁村榮景已成追憶

荒蕪一片的舊居卻無損於它曾有過的丰姿….

從這條主街往上走到底就可以看見之前駐村藝術家-蔡英傑老師的蚵貝壁畫創作。以馬祖傳統貓欖船和封火牆為主題。

人字形屋脊,是閩東建築另一種簡約之美的呈現

這裡曾有過舟船雲集、燈火如晝、人聲鼎沸的繁榮過往

馬祖的閩東傳統建築以花崗岩為建材,造型方正,防風窗極小,又名印章屋。

參考網站:http://tw.myblog.yahoo.com/hsiang1025/article?mid=19656&prev=19661&next=19648

 

#2.  介壽公園圍牆

 

#3.  蚵貝壁畫以馬祖傳統貓欖船和封火牆為主題

 


#4. 

 



#5. 

 

#6. 

 


#7. 

 


#8. 

 


#9. 

 

#10. 人文藝術也悄悄在這裡紮根


 

#11.守著老宅

 

#12. 訴說歲月的流逝

 

#13. 荒煙漫草 陪伴古宅

 

#14.  依舊亮麗如昔



#15. 花崗岩為牆

 


#16. 殘垣斷壁

 

 

#17.  展望台 是島的制高點

 


#18.  可以俯瞰「白馬尊王廟」

 

#19. 莊嚴的廟宇 和四周的古樸老宅

 

#20. 成了很醒目的目標

 

#21.

 

#22.

 


#23.

 

#24.

 

#25.養雞人家

 


#26.

 

#27.

 


#28.

 

#29.

 

#30. 左方一隊人馬

 

#31.  海邊岩石 

 

#32. 像隻懶牛

 

#33. 兩個一線天

 

#34. 海邊浪花

 

#35. 東莒 大埔聚落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蔚藍的天空符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