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舊的廢墟 最常看到的是~~青苔和老樹根  盤據整面牆垣

 

96年9月 第一次前往菁桐

曾寫下三篇文章  其中的兩篇如下:

菁桐小鎮半日遊~~小城故事多

菁桐小鎮半日遊~~美麗的校園

此番前往  舊地重遊  卻看了更多不一樣的景觀


(2)以前運煤炭的台車  留下的軌跡


(3)這張全景  整個菁桐車站煤礦作業的配置   可一覽無遺


(4)這番景況 為歷史留下見證


(5)荒煙蔓草  不復當年熱鬧忙碌的採煤景象


(6)廠房   已被荒草淹沒


(7)高大的樹影 不因時空的轉換 而有所改變


(8)站在此地   遙想當年盛況


(9)時光  不斷向前延伸....


(10)煤礦業沒落  被時代巨輪碾過   留下的遺跡



(11)我們來此  懷著一股憶舊的心情


(12)傳統產業的沒落  取而代之的 是科技業的抬頭

 

 

網路資料:

越過鐵軌,橫跨越過車站對面,順著石階往上爬,

去探尋廢棄的舊礦坑,採礦場就在附近。

往上走不到三分鐘,便抵達「石底大斜坑」煤礦遺址。

(13)從車站沿著階梯上來

 

(14)石底大斜坑

 

(15)這是載運煤炭的台車

 

(16)

礦坑口已經封閉,地面積土已掩蓋三分之二的坑口,

附近荒煙漫草、殘垣斷壁,一片荒蕪。

 

(17)

走在其間,遙想當年,此處機器聲忙碌、煤煙撲鼻、

運煤台車忙碌的景象,

一種繁華落盡的歷史滄桑感自然映寫出來。


.

(18)
       

荒棄的礦廠樓房、辦公室,至今已雜草叢生,

蜘蛛網遍佈,孤零零的佇立在那裡。

老房子,因為荒廢掉了,所以好像是鬼屋,雖然在大白天,

可是也抹上了一層陰森森的感覺,

讓人很難想像昔日礦場的規模。
.

(19)菁桐車站如今 成為雙溪線的觀光路線
       

在安靜空蕩的石底煤礦區附近,是選洗煤場舊建物,這棟紅磚建物是菁桐的地標,是台灣百大歷史物築之一。

頂樓已設咖啡廳,戶外陽台有咖啡雅座,步道沿途有插著黃旗招搖的咖啡廳廣告。

倘若選洗煤場的建物裡闢有展覽室,展出昔日石底斜坑歷史照片及資料,就更有意義了,坐在陽台上雅座,俯看菁桐車站全景,我想這杯咖啡也會充滿著香濃的歷史情味,不必有人介紹解說,就有一份相知相惜的感情。

 

(20)

 

(21)

(22)

 

(23)
       

(24)新舊站牌並列

 

回想當年煤礦開採全盛時期,男女礦工紛紛跨過鐵路平交道上工,男的鑽進地下挖煤,女的在洗煤場裡依煤的大小撿煤分級,撿好的煤順著輸送帶,直接上了等在下面的運煤車,蒸汽火車鳴鳴的鳴叫,把地底下挖出的煤載走了,也換來了菁桐人多采多姿的生活。
.
       
但是礦工的工作,深入地底下數百公尺,其至一公里以上,極具危險性。在採礦高峰的年代,台灣大約每年都有超過百名礦工因礦坑災變而死亡。民國73年半年內連續三次的礦場災變,共奪走二百多名礦工生命,吹奏起台灣煤礦業的輓歌。從此以後,各地礦場陸續歇業,直到民國89年三峽利豐煤礦關閉後,台灣的採煤礦業終於劃下了休止符。

百年之間,台灣開採煤礦,由最盛時年產五百萬公噸,降至黯淡的零公噸,終於由絢爛而歸於寂靜。
.
       
我們面對這些歷史留下來的東西,只能說期待老街再出發,菁桐不再是一個煤業小鎮,希望懷舊觀光的產業,能夠成為菁桐坑再創繁榮的新契機。
.
攝影達人,曾任台北市攝影學會月刊主編、前新埔工專出版組組長13年、民國70年間曾擔任前總統蔣經國先生家庭攝影,

現任國際獅子會環保會副會長,影像處理電腦班教師,並從事專業網頁設計、圖文創作。
.

E-mail
art103.tw@yahoo.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蔚藍的天空符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